自201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國鋼鐵行業持續向好。行業的兼并整合也越來越多。
“兩端一底”的“微笑曲線”基本形成
“兩端”是推動整合的兩大群體。一端是寶武集團,另一端是以建龍、德龍、敬業、方大、沙鋼等為代表的民營鋼企。“一底”是退出鋼鐵業或被整合的鋼企以及仍在行業內但或多或少被打上“弱資質”標簽的鋼企。
有質量的整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鋼鐵行業整合的一大特點。除了行業自身景氣度一直較高和民企擴張天然帶有效益優先特點之外,破產重整后鋼企盈利能力普遍增強。
競爭格局升級至“3000萬噸+”階段
鋼鐵行業的競爭格局在持續不斷地升級迭代?,F在來看,未來3至5年內,一些規模體量在1000萬噸以下、競爭力較強的鋼企,以及規模在1000萬噸~2000萬噸、競爭力一般的鋼企可能面臨要么突破強大的產能“3000萬噸+”門檻,要么被整合或加入某種形式聯合體的抉擇。
省級政府支持兼并整合力度達到新高度
一、馬鋼(安徽省屬國企)和太鋼(山西省屬國企)控股權無償劃轉至寶武;
二、江蘇省徐州市借助于鋼鐵去產能將轄區的鋼廠從18家減至3家;
三、渤海鋼鐵和重慶鋼鐵等破產重整案例的成功落地。
資本市場估值助力推動行業整合
從華菱鋼鐵和中信特鋼的案例來看,龍頭鋼企立足自身,利用好資本市場為整合助力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