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這一場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危機”,其產生的經濟影響前所未有。隨著疫苗研發取得進展,各國推出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為經濟“療傷”,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引領向好發展。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仍可見一層樂觀的底色。
遭遇重創 衰退之痛波及全球
2020年全球經濟經歷同步且深刻的衰退。疫情持續蔓延以及不斷加碼的防控措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超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下滑4.4%,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中,美國經濟將衰退4.3%,歐元區經濟將衰退8.3%,印度經濟將衰退10.3%。同時,經濟衰退的同步性還導致國際貿易與投資大幅下降,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萎縮9.2%。
此外,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還導致多國貧困和低收入人口激增。今年6月世界銀行曾預測,受疫情影響,全世界有7000萬到1億人會重返貧困狀態,而牛津大學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疫情會造成全球5億人重回貧困線以下,這會讓全球減貧的步伐倒退十年。英國獨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指出,由于新冠大流行對就業、薪資和利潤的沖擊,今年該國貧困人口增長了近70萬,達到1520萬。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圣母大學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自6月份以來,由于新冠病例上升和聯邦政府資助減少,全美貧困率從6月的9.3%上升到11月的11.7%,已有近800萬美國人陷入貧困。
沖擊持久 復蘇之路道阻且長
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為控制疫情帶來曙光。多家研究機構稱,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進入修復式增長,逐步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后復蘇,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5.2%的經濟預增速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式復蘇仍挑戰重重。
一方面,疫情反彈壓力難以短期消弭。過去幾個月,隨著各國逐步放松封鎖措施,短期內全球經濟出現一定反彈,但隨后經歷艱難的“爬坡”過程。在全球范圍內,疫情仍在肆虐,特別是美國、巴西、印度等主要經濟體新增病例居高不下,歐洲疫情進入秋冬以來大幅反彈,經濟重啟面臨重大考驗。此外,疫苗有效性和普及性也為經濟復蘇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另一方面,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2021年還將延續,疫情對經濟活動造成的沖擊嚴重,這使經濟活動短期內的恢復程度有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經濟體存在結構性調整的需要,而這是在疫情暴發之前積存已久的問題。對于這些經濟體而言,在防控疫情、穩定經濟的同時,還要尋求根治結構性的“沉疴痼疾”。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對于2021年全球經濟預期,美國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是,即使2021年經濟出現反彈,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就業和通貨膨脹仍將承受壓力。所有這些都預示,未來全球經濟復蘇過程將漫長而艱難。
共克時艱 變局之下“危”中有“機”
在全球經濟大衰退的背景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得到了全球各界的廣泛認同。IMF最新預測,中國將是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而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世界銀行也在其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將在2021年保持更快速地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動能。
面對全球性經濟衰退,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面對共同的挑戰,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逆風重啟,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率先“轉正”,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積極作用。
“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恢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希望大家做創新增長的探索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主動應變”“化危為機”的辯證思維,提出了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中國方案。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互利共贏的中國主張,釋放了中國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強烈信號,中國的開放更是以自身發展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世界經濟帶來利好。中國經濟正以強大的韌性和活力體現出推動全球復蘇的中國擔當,為陷入衰退的世界經濟增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