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作為國內極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目前正處于加快重組、強化環保、低碳發展轉型階段,而如何度過轉型的重要窗口期,對于行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而言意義深遠。
近期,為推進鋼鐵工業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行業目標,相關政策不斷落地。2022年2月18日,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通知》(以下簡稱《政策通知》)發布,《政策通知》要求強化資源保障能力,做好鐵礦石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稍早前的2月7日,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征求意見一年之后正式落地。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相比一年前的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正式稿不僅新增了“總量控制”和“綠色低碳”的基本原則,還調整了碳達峰節奏的表述,將碳達峰目標時點從2025年緩和至2030年,同時取消了不少量化指標,并放松了部分指標限制。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告訴記者,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產業結構優化、供給能力提升、資源保障改善等方面更需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
李新創表示,相比而言,《指導意見》進一步全面、密切銜接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目標更加合理、任務更加全面、措施更加具體。
在《指導意見》作出的相關調整中,關注度最高的仍是關于鋼鐵行業碳達峰節點延緩的事項。
早在2021年3月,中鋼協就曾通過其官方微信表示,《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初稿已經完成,行動方案初步將行業碳達峰目標定為:“2025年前,鋼鐵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
不過,《指導意見》將行業碳達峰時間延后了5年。對比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正式稿中已將原來的“力爭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進一步明確為“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認為,改變原先行業普遍認為2025年碳達峰這一目標方向的意義重大,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防止過度反應,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確保安全降碳;有助于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穩妥推進,鋼鐵市場平穩變化。
眾所周知,自我國減碳時間表確定之后,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產業之一,發展與減碳的權衡成為擺在鋼鐵行業面前的重要問題。
鋼鐵行業是制造業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在主要部門中排放量僅次于電力熱力行業。同時,中國的鋼產量占全球的57%,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占全球鋼鐵產業碳排放的比重超過60%,占國內碳排放總量的15%以上。因此,鋼鐵行業被視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點領域。
然而,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并非是簡單的節能減排,對于鋼鐵行業與國內經濟而言,發展和降碳同樣重要。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經濟發展與鋼鐵產業密不可分。2021年第四季度,能耗雙控、供電緊張疊加環保限產等多重因素影響,鋼鐵產量環比和同比均有明顯下降。
申銀萬國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鋼材周均產量環比三季度下降11.3%,較2020年同期下降15.6%。同時,2021年四季度鋼鐵需求環比大幅下降8.25%,較2020年及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16.8%和9.9%。供需兩弱下,鋼鐵庫存水平持續下降,2021年末全國鋼材總庫存約為1296萬噸,較2020年末下降5%,僅略高于2019年末。
李新創告訴記者,“雖然《指導意見》對于行業碳達峰在剛性目標約束上有所緩和,但也要注意到相關政策導向上鋼鐵行業仍然在‘率先’之列。因此,鋼鐵企業需要牢牢抓住低碳發展機遇期,高度重視并加快推進低碳轉型發展工作,高質量實施低碳升級改造項目,更好地適應低碳發展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不僅提出重點行業、工業領域要率先達峰,同時要求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并將鋼鐵行業列為了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中的首個行業。
近年來,除環保降碳外,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趨勢同樣備受矚目。
《指導意見》明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鼓勵鋼鐵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業內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兼并重組是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必由之路。
“十三五”期間,隨著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寶武”)的成立,行業開啟了新一輪兼并重組的浪潮。中國寶武先后重組了馬鋼集團、重慶鋼鐵和太鋼集團等多家大型鋼鐵企業,并托管了央企中鋼集團和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鋼鐵集團。同時,中信特鋼、建龍集團、德龍集團、沙鋼集團等也加快了重組的步伐。
李新創向記者表示,以粗鋼產量計算,“十三五”我國前十位鋼鐵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達到38.8%,在“十四五”開局第一年,鞍鋼集團重組了本鋼,將CR10(行業前10大企業集中度)提高到了40%以上。目前,推動兼并重組已經成為了行業發展的共識,并且已經進入到了加速重組的階段,未來行業將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產業集中度提升。
同時,上述《指導意見》也再次強調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行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但相比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中取消了關于集中度的量化指標,即力爭前5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40%,前10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60%。
對此變化,李新創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對于鋼鐵企業而言,做大僅僅是途徑,做強才是目標。在我國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歷史上不乏重組后大而不強的案例,僅僅做大并不能真正形成競爭力。因此,相比重組量化指標,《指導意見》中更加側重發展質量方面的要求。畢竟,產業集聚化發展不僅是簡單的聯合,也是重組后的資源深度整合,還是重組與被重組企業的文化、理念融合,更是最終的實現‘化合’集聚,將規模化發展轉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這樣的產業集中度提升才是高質量的,才是有意義的。”
記者注意到,在《指導意見》中,對于量化指標的調整并非只存在于兼并重組方面。其中,對于原先的“金屬國內自給率達到45%以上,打造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占進口礦比重超過20%”“先進水平焦爐產能占比達到70%以上,先進煉鐵、煉鋼產能占比均達到80%以上”“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20%以上,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98%以上”等量化目標均有所刪減。
“《指導意見》將更多的剛性指標轉變為導向性指引,在促進相關指標提升的基礎上,更加側重發展質量的提高。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產業結構優化、供給能力提升、資源保障改善等方面更需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持續提升發展水平,充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李新創向記者分析稱。
在保障鋼鐵產業鏈安全方面,國內資源保障能力的強化顯得尤為重要。
華寶證券研報分析稱,2021年中國鐵水產量8.69億噸,同比減少4.3%;鐵礦石進口量11.24億噸,考慮到全年鐵礦石庫存增加3800萬噸。假設進口鐵礦平均品位為59%,測算鐵礦石進口依賴庫達到77%。
更重要的是,在近期供需面略寬松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卻大幅上漲。
2021年5月,進口鐵礦石價格就曾一度飆升至230.59美元的歷史高點。
2022年年初,鐵礦石價格再次大幅反彈,2月以來,62%鐵礦石直接進口月均價已近150美元/噸,接近2021年價格的平均水平。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此輪鐵礦石價格的上漲,一方面受益于穩增長及冬奧會后鋼企復產預期;另一方面,澳洲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使得供應存在收緊預期。
目前,政策面雖在嚴控礦價,但不同于掌握在國內的煤炭供應,鐵礦供應依賴海外的情況使得價格最終會由供需決定。
在此背景下,近期監管部門在嚴抓發布虛假價格信息、惡意炒作、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情況的同時,多次強調要加強國內資源保障能力的建設。
《指導意見》在目標中新增“資源穩定供應”要求,并在主要任務“提高資源保障”一項中,強化了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建設的表述;在發改委發布的上述《政策通知》中,明確提出做好鐵礦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支持企業投資開發鐵礦、銅礦等具備資源條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礦產開發項目;并推動廢鋼、廢有色金屬等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城市礦山”對資源的保障能力。
華寶證券認為,在政策驅動下,預計“十四五”國內礦山將進入一輪穩步擴產,包括難選礦綜合選別和利用技術的應用推廣,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建設將逐步得到強化。
多家鐵礦石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對于礦山企業而言,要求保障資源供應的政策確是行業利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算作增產信號。
同時,某產業鏈上游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的增長和保供對目前上漲的鐵礦石價格也可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大中礦業(001203.SZ)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已經開始落地增產實踐,目前推進的可轉債就是在為增效、增產募集資金?!?/p>
據了解,2021年12月,大中礦業披露公開發行可轉債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2億元,用于選礦技改選鐵選云母工程、智能礦山采選機械化及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