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強:強國鋼鐵再出發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如果能夠在體量規模、品種質量方面匹配本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為下游用鋼行業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就可以稱之為鋼鐵強國,這也是鋼鐵強國最基本的特征。以此衡量,我國無疑是鋼鐵強國。
我國是當今世界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國家,制造業體量龐大,已穩居世界第一多年,與其他鋼鐵強國相比,我國鋼鐵業在生產規模、品種質量、技術裝備、節能環保、智慧制造、產業結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國內最具全球競爭力的行業之一。
在生產規模上,2020年全球粗鋼產量18.78億噸,中國達到10.65億噸,占比56.7%,鋼材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9%,鋼材凈出口超過5000萬噸。
在品種質量上,中國鋼鐵對下游用鋼行業實現品種全覆蓋,特別是核電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第三代高強汽車板、高性能海洋平臺用鋼等關鍵鋼材品種生產取得突破,較好滿足了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對鋼鐵材料的需求。
在技術裝備上,我國鋼鐵企業主體裝備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現代化冶金裝備,高效低成本冶煉技術、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一貫制生產管理技術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廣泛應用。
在節能減排上,我國正在實施世界上最嚴格的超低排放標準,以干熄焦、干法除塵、燒結脫硫、能源管控中心為代表的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綜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煙粉塵排放量、耗新水量等單位環保消耗指標大幅下降。
在智慧制造上,信息化技術在生產制造、企業管理、物流配送、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應用不斷深化,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企業資源計劃(ERP)裝備率大幅提高,智能車間、數字礦山開始試點,并涌現出個性化、柔性化產品定制新模式,為促進產業鏈協同與產業生態構建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產業結構上,我國已基本建成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的鋼鐵工業體系,產業布局日趨完善,境內外鐵礦、廢鋼資源利用不斷推進,下游產業延伸實現集群式發展并不斷深化。
盡管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鋼鐵強國,但仍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制約、產能過剩矛盾加劇、資源與環境約束增強、產業安全缺乏保障、產業集中度偏低等發展中的問題。面向未來,我國鋼鐵工業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緊緊圍繞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綠色低碳可持續、智能化水平與全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的發展目標,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以高質量發展引領世界鋼鐵業發展。